杜甫五排《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》读记 (小河西) 天宝二年(743),玄宗加封老子为大圣祖玄元皇帝,西京庙改称太清宫,东京庙改称太微宫。【《旧唐书-玄宗纪》开元二十九年:“春正月丁丑,制两京、诸州各置玄元皇帝庙并崇玄学,置生徒。令习《老子》、《庄子》……(天宝)二年春正月丙辰,追尊玄元皇帝为大圣祖玄元皇帝,两京崇玄学改为崇玄馆,博士为学士。三月壬子,亲祀玄元庙以册尊号……改西京玄元庙为太清宫,东京为太微宫,天下诸郡为紫极宫……(八载闰六月)丙寅,上亲谒太清宫,册圣祖玄元皇帝尊号为圣祖大道玄元皇帝。高祖、太宗、高宗、中宗、睿宗五帝,皆加'大圣皇帝’之字。”】由题“玄元皇帝庙”,知此诗至迟作于天宝元年冬。诗中提到开元二十一年玄宗亲注《道德经》事,也含蓄提到开元二十三年敕升老子为列传首事,故此诗至早作于开元二十四年冬。考虑杜甫经历,此诗应作于开元末天宝初杜甫为父丁忧期间。 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(杜甫) 庙有吴道子画五圣图 配极玄都閟,凭高禁御长。守祧严具礼,掌节镇非常。 碧瓦初寒外,金茎一气旁。山河扶绣户,日月近雕梁。 【注释】配极:配享极庙。极:北极星。玄元庙建在洛阳城北高处,对应北极。极庙是规格最高的庙。《史记-秦始皇本纪》:“更命信宫为极庙,象天极。”索隐:“为官庙像天极,故曰极庙。”玄都:神仙居处。《海内十洲记-玄洲》:“上有大玄都,仙伯真公所治。”道教常用词。修道之所曰玄都;修道之人曰玄都客。《哭道土刘无得》(唐-沈佺期):“闻有玄都客,成仙不易祈。”閟(bì):清静,幽深。《梁小庙乐歌》(梁-沈约):“閟宫肃肃,清庙济济。” 凭高:玄元庙在北邙山。《剧谈录》(唐-康骈):“东都北邙山有玄元观,南有老君庙,台殿高敞,下瞰伊洛。”禁御:禁苑的藩篱;禁苑。《汉书-宣帝纪》:“池籞未御幸者,假与贫民。”颜师古注:“苏林曰:'折竹以绳绵连禁御,使人不得往来,律名为籞。’”《登玄元庙》(唐-皇甫冉):“古庙川原迥,重门禁御连。” 守祧(tiāo):掌守祖庙的官。《周礼-春官-守祧》:“守祧掌守先王先公之庙祧,其遗衣服藏焉。”【《旧唐书-高宗纪》乾封元年二月:“幸老君庙,追号曰太上玄元皇帝,创造祠堂。其庙置令、丞各一员。”】具礼:按礼仪备办。《史记-淮阴侯列传》萧何曰:“王必欲拜之,择良日,斋戒,设坛场,具礼,乃可耳。” 掌节:掌守符验的官。《即事》(明-吴伟业):“谒者北衙新掌节,郎官西府旧乘骢。” 金茎:擎承露盘的铜柱。《西都赋》(汉-班固):“抗仙掌以承露,擢双立之金茎。”《承露盘铭序》(魏-曹植):“皇帝乃诏有司铸铜建承露盘。茎长十二丈,大十围,上盘径四尺九寸,下盘径五尺。铜龙绕其根。龙身长一丈,背负两子。自立于芳林园。”(芳林园在洛阳)。《秋兴》(杜甫):“蓬莱高阙对南山,承露金茎霄汉间。” 一气:混沌之气,天地之气,构成天地万物之本原。《庄子-知北游》:“通天下一气耳。”《庄子-大宗师》:“彼方且与造物者为人,而游乎天地之一气。”《奉和华清宫观行香应制》(唐-崔国辅):“云物三光里,君臣一气中。”《同诸公登慈恩寺塔》(杜甫):“俯视但一气,焉能辨皇州?” 绣户:彩绘门窗。雕梁:雕花梁柱。 【大意】配享极庙的玄元庙清静幽深,高居北邙山顶,庙周蕃篱长长。掌祭祀的官员礼节庄严完备,掌守符验的守备也非寻常。初冬时节玄元庙琉璃瓦之外,与庙浑然一气的铜柱在一旁。山河护扶彩绘门户,日月相近雕花栋梁。(金茎或指玄元庙的铜柱,也或指洛阳芳林园承露盘的铜柱。) 仙李盘根大,猗兰奕叶光。世家遗旧史,道德付今王。 画手看前辈,吴生远擅场。森罗移地轴,妙绝动宫墙。 【注释】仙李:指老子及其学说。《神仙传-老子》卷1(东晋-葛洪):“老子之母,适至李树下而生。老子生而能言,指李树曰:'以此为我姓。’”《述异记》卷下(梁-任昉):“中山有缥李,大如拳者,呼为仙李。”盘根:根基;盘根错节。《至老子庙应诏》(北周-庾信):“盘根古树低。”《授刘悟检校司空幽州节度使制》(唐-元稹):“劲草可以受疾风,盘根然后见利器。” 猗(yī)兰:宫殿名。汉武帝生于猗兰殿。因以指汉武帝。《幽兰赋》(唐-杨炯):“楚襄王兰台之宫零落无丛。汉武帝猗兰之殿荒凉几变。”奕叶:累世。《琅邪王傅蔡郎碑》(汉-蔡邕):“奕叶载德,常历宫尹,以建于兹。” 旧史:司马迁《史记》中《世家》之后为《列传》。《列传》排第一伯夷,排第二管晏。开元二十三年奉敕升老子、庄子为列传首,在伯夷之上。【《史记正义》黄善夫注:“《正义》本老子庄子伯夷居列传首。《正义》曰:老子庄子开元二十三年奉敕升为列传首,处夷齐上。”】 道德:《道德经》。此指玄宗为《道德经》作注。《闻见记》(唐-封演):“开无二十一年明皇亲注《道德经》,令学者习之。” 吴生:吴道子(680-759),唐画家。【《唐朝名画录》(唐-朱景玄):“吴道玄,字道子,东京阳翟人也。少孤贫。天授之性,年未弱冠,穷丹青之妙。浪迹东洛,时明皇知其名,召入内供奉。开元中驾幸东洛。吴生与裴旻将军、张旭长史相遇,各陈其能。……又画玄元庙五圣千官,宫殿冠冕,势倾云龙,心归造化。”】 擅(shàn)场:高超出众。《斗鸡》(魏-曹植):“长鸣入青云,扇翼独翱翔。愿蒙狸膏助,常得擅此场。”《过汉故城》(唐-王绩):“大汉昔未定,强秦犹擅场。” 森罗:森然罗列。《浪淘沙令》(唐-吕岩):“无遮四壁任萧然,万象森罗为斗拱,瓦盖青天。”《商洛山行怀古》(唐-张九龄):“硕人久沦谢,乔木自森罗。”地轴:大地的轴;泛指大地。。《博物志》(晋-张华):“地有三千六百轴,犬牙相举。”《南齐书-乐志三》:“义满天渊,礼昭地轴。” 【大意】老子学说的根基本就大,好神仙的汉武帝将其世代传扬。史家遗漏了老子至李氏皇族之间绵延千年的世家历史,注释《道德经》交付大家学习的为当今皇上。看前辈众多优秀画手,吴道子技艺超群远压全场。画作森然罗列可移动地轴,画作精妙绝伦可移动宫墙。 五圣联龙衮,千官列雁行。冕旒俱秀发,旌旆尽飞扬。 翠柏深留景,红梨迥得霜。风筝吹玉柱,露井冻银床。 【注释】五圣:见本文首段引文。《剧谈录》(唐-康骈):“(老君庙)壁有吴道玄画五圣真容及《老子化胡经》事,丹青绝妙,古今无比。” 龙衮(gǔn):天子礼服,上绣龙纹。《礼记-礼器》:“天子龙衮,诸侯黼(fǔ)”。《上姚谏议》(唐-刘得仁):“已瞻龙衮近,渐向凤池新。” 千官:《荀子-正论》:“古者,天子千官,诸侯百官。” 冕旒(liú):皇冠。借指皇帝。《礼记-礼器》:“天子之冕,朱绿藻十有二旒。”《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》(唐-王维):“九天阊阖开宫殿,万国衣冠拜冕旒。”秀发:神采、仪表。《晋书-慕容超》:“精彩秀发,容止可观。” 留景:留影。留存影子、形迹。《高松赋》(齐-谢朓):“怀风阴而送声,当月露而留影。”《谒诸葛武侯庙》(唐-窦常):“人同过隙无留影,石在穷沙尚启行。” 风筝:挂在殿宇檐前的风铃,俗称风马儿。《登瓦官阁》(李白):“两廊振法鼓,四角吹风筝。”玉柱:石柱美称。《朝享太庙赋》(杜甫):“升降之际,见玉柱生芝。”《七夕穿针》(梁-柳恽):“清露下罗衣,秋风吹玉柱。” 露井:无盖之井。《鸡鸣》(汉乐府):“桃生露井上,李树生桃傍。”《春宫曲》(唐-王昌龄):“昨夜风开露井桃,未央前殿月轮高。”银床:银色井台。《淮南王》(汉乐府):“后园凿井银作床,金瓶素绠汲寒浆。”《太平御览》卷43:“《山经》云:睆山东面有激水,冬夏悬流,状如瀑布,下有九井,井有一石床,可容百人。”《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》(李白):“梧桐落金井,一叶飞银床。” 【大意】五位圣帝龙袍相联,众多大臣旁列如雁成行。每个帝王皆器宇轩昂,面面旌旗随风飘扬。苍翠的柏树依然留有深影(经冬依然苍翠),经霜的梨叶红得异样。风吹风筝发出美妙动听的响声,露井台面冻结一层白霜。 身退卑周室,经传拱汉皇。谷神如不死,养拙更何乡? 【注释】身退:《道德经》第九章:“功成、名遂、身退,天之道。”《列仙传》:“老子生于殷时,为周柱下史,转为守藏史。积八百余年,后周德衰,乃乘青牛车而去,入大秦。” 卑周室:周室衰微。《孔丛子-巡狩》:“今周室卑微,诸侯无霸。”《史记-老子韩非列传》:“老子者,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,姓李氏,名耳,字聃,周守藏室之史也。……居周久之,见周之衰,乃遂去。” 传经:典“经传拱汉皇”。《神仙传-河上公》(东晋-葛洪):“(河上)公结草为庵于河之滨。(汉文)帝读《老子经》颇好之,敕诸王及大臣皆诵之,有所不解数事,时人莫能道之。闻时皆称河上公解《老子经》义旨,乃使赍(jī)所不决之事以问。公曰:'道尊德贵,非可遥问也。’帝即幸其庵,躬问之……公乃授《素书》二卷与帝,曰:'熟研之,此经所疑皆了,不事多言也。余注此经以来一千七百余年,凡传三人,连子四矣,勿以示非其人。’言毕失其所在。”传说汉代有一位人称河上公的仙人,将其析解《老子经》的《素书》赠给汉文帝研读。后以咏帝王读经治国。 谷神:《老子》第6章:“谷神不死。”汉河上公注:“谷,养也。人能养神则不死也。神,谓五脏之神也。”魏王弼注:“谷神,谷中央无谷也。无形无影,无逆无违,处卑不动,守静不衰。谷以之成而不见其形。”谷即山谷。形容“道”像山谷一样虚空博大。神,形容“道”变化无穷充满神奇。谷神即虚空博大且变化无穷的“道”。此借指老子。 养拙:守拙。隐居不仕。常用为退隐不仕的自谦之辞。《老子》第45章:“大巧若拙。”《闲居赋》(晋-潘岳):“仰众妙而绝思,终优游以养拙。” 【大意】周室卑弱老子身退,流传下《道德经》拱卫汉皇。如果“谷神”真的不死,老子退隐后又到何乡? 【诗意串述】这诗排律共14联。首4联实写玄元庙。玄元庙坐落洛阳城北山上,犹如天之北极。配享宗庙,专人管理,礼节庄严,防务严密。山河拱扶,日月相近,环境幽静。碧瓦闪烁,绣户雕梁,与高大的“金茎”浑成一气。(“配极”二字重要。老子庙在唐朝视为宗庙。“金茎”意向重要。)接着2联写老子与李唐关系。老子的道教本根基雄厚,汉武帝又将其广大发扬。本朝皇家崇老子为祖,当今皇上还御注《道德经》。“画手”4联写玄元庙壁画。壁画出自名家之手。内容庞杂,包罗万象。画法“妙绝”,栩栩如生。壁画上五圣衮龙,千官雁行。皇帝神采奕奕,旌旗飘扬。“翠柏”2联写景。异样的冬景。翠柏影深,红叶迥异。风吹玉柱,露井寒霜。末2联为全诗主旨。老子在周室衰微时身退,据说其学说拱卫了汉皇。如老子真还活着,现在要到何处养拙呢?全诗前10联“颂”。“颂”玄元庙配享宗庙,位置优越,庙宇壮观,庄严肃穆;颂李唐王室对道教重视,写了五圣,写了千官,写了当朝皇帝亲注道德经。后4联似乎在写感悟。翠柏的深影红叶的迥异庙外的寒风露台的冻霜。杜甫感到了寒意。杜甫心中有疑问:大唐如此崇道,是要靠道教治国吗?儒学用不上了吗?二是道教经典虽亦治国经典,但老子却是因周室卑弱而养拙,即便他“谷神”不死,不也是找个清静地方养拙吗?如此抬高老子难道是要热衷养拙者来治理国家吗? 【参考文献】张诺丕《杜诗《《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》编年考》《杜甫研究学刊》2023(1)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|